Search

小年夜,下午打掃了家裡,在超市下單了一些菜,準備過年。
.
這些事情不太費心,但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小年夜,下午打掃了家裡,在超市下單了一些菜,準備過年。
.
這些事情不太費心,但也是一種過年的儀式感。疫情關係,今年和某人、三寶(家裡的三隻貓)一起在北京過。小家庭的春節,其實跟平常的日子沒有兩樣。
.
想起了一個特派員問我的問題:「女生結婚第一年在婆家過年是什麼感受?」回想了一下,是新鮮感與失落感並行,但是,是失落感多一點吧。從來沒覺得年夜飯多麼重要,但那一刻起,卻依然感到失落。或許是那種從形式上與自己的原生家庭切割開來的感覺作祟,才會一時孤單湧上心頭。當然,這種孤單跟婆家的人如何待你無關,也只有第一年的新嫁娘會有,尤其當娘家不在同一個城市時,感受更深。
.
某人跟我提議過:「可以輪流啊,今年若是在我家吃,明年就回你家吃。」我覺得太麻煩了,還要跟公婆解釋,老人家喜歡傳統的方式,就連我母親也覺得不妥。不是新派、舊派的問題,他們也想圖個內心清淨,該怎麼來就怎麼來,反正規矩有時候就是一種”習慣”,習慣讓老人家心安。
.
但我還是提出了要求,就是希望可以提早在初一下午回娘家。畢竟台北屏東的距離也還是有的,能回家多待幾天也好。所以掐指算算,某人每年返鄉過年的日子,待在我家的時間恐怕比待在自己家的時間還多。
.
結婚第一年在婆家過年,也能視作與原生家庭”斷奶”的儀式。哪怕我獨立的很早,可沒有自己的家庭之前,還是視出生的那個家為家的。而結婚,則是兩個人分別從兩個家庭裡脫離出來,組建一個新的家庭。從此,原來的那個家就再也不是我的首要考慮,我的至關重大,會是我與某人這個小家庭。
.
這是婚前就已經跟某人達成的共識。我們的身份首先是彼此的妻子/丈夫,若有孩子,才是孩子的母親/父親,最後才是父母的女兒/兒子。我們不應是大家庭下附屬的小家庭。我們兩人的家、我父母家、你父母家,是平等、平行的三個家庭。三個家庭各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習慣,互相都有自己不喜歡甚至看不慣的地方,但不要試圖改變彼此,更不要互相干涉。
.
始終覺得生活方式是”活的”,不存在習俗如何,我們就該如何的硬性規定。在和睦的基礎下,考慮大家的意見,遵從自己的內心。女生結婚第一年在婆家過年內心肯定五味雜陳,但就如同每個家庭餐桌上不同的年菜一樣,它們當初也許就是從兩個家庭過來的,最後變成屬於你們和你們孩子這個家的味道。
.
/ 和某人討論必備年菜
/ 結果發現說的都是自己家的味道
/ 組合起來就是”我們家”的年夜飯
.
#katesmurmur #小年夜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